自动化专业(理工类,四年制本科)
专业简介: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一带一路”建设为自动化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现代智能自动化已经成为当代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作为现代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撑,现代智能自动化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电子系统、人工智能与工程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各层次人才需求旺盛。本专业的特点是:以人工智能、电气(强电)电子(弱电)、现代信息技术等学科理论和技术为支撑,并与智能自动控制相关的各领域专业课程(如机器人、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等)组成优化的课程体系。在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突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学习、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交流协作能力。自动化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41%,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57%。本专业建有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拥有学生科技创新基地1个、学生实训基地1个,13家企业与本专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本专业教师参与并获得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主持或参与多项教改项目,其中,参与省部级教改项目1项。得益于先进的学生培养理念,本专业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学科竞赛,近年来,学生多次获得“全国三菱杯电气自动化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天津市一等奖等,6名学生在国家核心级刊物等发表科研论文,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9.01%。
主修课程:除公共课外,本专业学生还应学习电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人工智能基础,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基础、智能检测技术基础、机器学习与智能算法、深度学习与Python、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机器人(选)等理论课程,参加电工电子工程训练、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等各类实验实践类课程。本专业课程设置与专业发展方向如下图所示。
毕业去向:毕业生可在涉及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科研院所从事研究工作,也可在智能控制及智能制造、新能源技术、从事自动化控制领域(楼宇自动化、工业自动化、化工过程控制等各类行业)的工程设计、研发、测试工作、制造、施工建设、市场营销、运行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理工类,四年制本科)
专业简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电能传输、分配、转化及其应用,重点关注各类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测量和控制中的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制造和运行等方面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的特点是以电工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等学科理论和技术为支撑,与专业课程一起构成了符合科技发展趋势、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采取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部件与系统结合的形式,建立了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培养模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86.4%,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7.3%。本专业建有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拥有学生科技创新基地1个、学生实训基地1个,5家企业与本专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本专业教师参与并获得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主持或参与多项教改项目,其中,参与省部级教改项目1项。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了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近几年,本专业学生在“三菱电机杯”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天津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天津市普通高校大学物理竞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奖,2名学生在国家核心级刊物发表论文,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5.5%。
主修课程:除公共课外,本专业学生还应学习电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发电厂电气主系统、可编程控制器、高压电技术、运动控制系统(选)、电源技术(选)、供电技术(选)、机器学习与智能算法(选)以及深度学习与Python(选)等理论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本专业设置了电工电子实践初步、电工基础、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电工电子工程训练、单片机课程设计、维修电工实训、电气专业综合实验、电气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以及毕业实习等系列实践课程。本专业课程设置与专业发展方向如下图所示。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电网、新能源、轨道交通、工矿企业、科研院所等涉及电气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研制开发、试验分析、技术应用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可以报考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等。

通信工程专业(理工类,四年制本科)
专业简介:随着5G移动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通信工程专业迎来了又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大发展阶段。通信工程隶属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专业,专业背景涵盖通信、电子、计算机、网络等多个领域,专业课程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本专业的特点是以电路、电子、计算机等学科理论和技术为支撑,紧紧抓住智能化发展趋势、充分尊重移动通信在信息时代的基础性作用,开设智能嵌入式系统设计与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两个专业方向,构建了符合社会需求、服务培养目标、理论基础宽广、专业特色鲜明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秉持“践以求知、践以创新”的教学理念,瞄准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依托于电工电子天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专业综合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了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层次分明、特色突出的实践教学平台。通信工程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5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50%。本专业教师主持并获得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参与并获得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主持或参与多项教改项目,其中,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1项。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多人参加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学科竞赛并多次获奖。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和天津市一等奖,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多次获得全国和天津市一、二等奖,参加“IEEE国际电脑鼠走迷宫竞赛”并多次获得一、二等奖。本专业学生申报并获批国家级和天津市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项目3项,近三年平均就业率97.7%。
主修课程:除公共课外,本专业还设有学科基础课(通信工程专业导论、电路系列课程、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等)和专业课(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DSP原理及应用、Matlab实验与仿真、移动终端应用开发),为适应智能化发展趋势,本专业新增多门专业选修课程(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电子线路与PCB设计、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移动通信网(5G)、FPGA原理与应用、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技术等)。本专业还设置了电工电子实践初步、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电子课程设计、通信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系列实验实践类课程。本专业课程设置与专业发展方向如下图所示。
毕业去向: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方向的毕业生可在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移动通信及信息传输和处理等领域,从事产品开发、设计、制造、施工建设、市场营销、运行维护和管理等工作。智能嵌入式系统设计方向的毕业生可在现代电子系统、智能硬件设计、嵌入式系统硬件开发、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等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和营销管理等多种符合社会需求的相关工作。本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考研、考取公务员、出国深造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工类,四年制本科)
专业简介:电子信息技术已渗入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是以电路设计理论、应用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等学科为支撑,结合新一代通信信息技术、电子产品设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重点培养“智能嵌入式系统设计”和“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两个专业发展方向。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实践技能和广泛的适应能力,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电子信息行业科技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产品设计测试、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宽基础、强能力、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3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50%。本专业自2008年开始招生,理论与实践教学基础牢固,教学改革成果丰富,已获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依托电工电子天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和专业综合实验室,以及正在建设的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构建了突出特色、面向应用、发扬个性的实践教学基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余人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学科竞赛全国二等奖以上10余项;有30余人考取国内知名高校研究生或出国深造;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国家级3项,学生自主创业成立并运营2家公司,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8.3%。
主修课程:除公共课外,还开设电路系列课程、信号分析处理系列、通信原理、传感器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和电子线路设计仿真、单片机技术与应用、DSP原理及应用、FPGA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等专业炕使428428娱乐娱城约扒度胧较低晨ⅰndroid移动终端应用开发、人工智能应用(选修)、智能信息处理技术(选修)等反映专业前沿发展技术的课程。同时还设置电子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FPGA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工程训练、专业综合设计等工程实践类课程。本专业课程设置与专业发展方向如下图所示。
毕业去向:毕业生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适应性强,为新经济发展服务,能够在移动通信、消费电子、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各种电子信息系统相关领域从事产品设计测试、技术研发、项目管理或教学科研工作;也可以从事人脸识别、语音识别、雷达导航、智能驾驶等各种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管理工作;同时可以报考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等。

物联网工程专业(理工类,四年制本科)
专业简介: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各层次人才需求旺盛,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本专业的特点是以计算机、通信、信息等学科理论和技术为支撑,结合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ZigBee、LoRa、NB-IoT、BLE等无线通信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通信、云计算、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智能嵌入式系统设计和物联网与人工智能(AIOT)两个专业发展方向,形成了“瞄准行业发展、打造宽广基础、服务发展方向”的理论教学体系;依托电工电子天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和专业综合实验室,构建了“全程贯穿、层次分明、重应用技能、强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37.5%,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50%。本专业教师参与并获得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主持或参与多项教改项目,其中,参与省部级教改项目1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踊跃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19年华为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并多人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奖项。物联网工程专业自2018年开始招生以来,报考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相对乐观。
主修课程:除公共课外,还开设有学科基础课(物联网工程导论、电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和专业课(传感器原理及应用、ARM原理及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移动终端应用开发等)。同时,紧紧抓住专业核心技术和内涵,着眼专业先进发展方向,开设了更加体现行业发展的课程,如: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选修)、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选修)、Python程序设计及机器视觉(选修)、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语音信号处理等。同时,开设了电工电子实践初步、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电子工艺实习、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子课程设计、物联网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系列实验实践类课程。本专业课程设置与专业发展方向如下图所示。
毕业去向:毕业生可在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信息技术领域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如智能家居、智能农业、智能交通的设计研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从事信息处理领域、通信领域的信号嵌入式处理及网络传输系统的研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