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1、基本情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建校伊始即开设的专业,2019年获批市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历经15年发展已有11届1600余名毕业生,目前在校生人数1020人。秉承天津大学“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双严方针,以学生素质、知识、能力3方面协调发展为目标指引,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在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企业管理方面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在力学、机械科学和相关科学方面掌握较好的基础理论;在现代机械设计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方面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技术”两个专业方向。探索实践基于多资源融合的机械类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包括:“理论实践一体化专业课程群教学模式”、“3+1顶岗实习”与“工学交替实践模式”;“课程+项目+竞赛”的学生双创驱动模式;“校企导师团队主导的科研合作与技术开发模式”。建设有“学、研、产”一体的校企深度融合的市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先后搭建了“数控技术职业技能鉴定平台”、“教育部CAXC认证考试平台”、“工信部NCAE认证考试平台”、“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平台”。将职业技术资格认证嵌入相关课程作为考核形式,实现了“双证书制”人才的培养,每名毕业生都能获得1-2项职业技能证书。通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师资教学科研水平,毕业生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历年就业率稳定在90%-95%之间,进入大中型企业毕业生比例逐年上升,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与欢迎。自2010年以来,先后有120余名学生考取了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历年考研率均在10%以上,有多名毕业生已考取博士研究生。
2、主修课程
学科基础课:《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气工程学》、《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专业必修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机床与加工仿真技术》、《现代设计方法与计算机辅助工程CAE》、《CAD/CAM基础》、《机械CAD建模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创新理论与方法》、《机械工程训练》、《先进制造技术实训》、《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专业选修课程:《工程文献写作》、《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械控制工程基础》、《PLC原理与应用》、《专业英语》、《机械工程创新导师工作室》、《机械综合能力素质拓展》。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方向特色课程:
加工制造模块:《特种加工》、《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CAM软件应用实训》、《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模具模块:《材料成型设备》、《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机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技术方向特色课程:
《智能制造系统概论》、《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与调试》、《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智能制造系统可适应规划与仿真》。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1、基本情况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筹备与建设,通过了2021年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审批。该专业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引,以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为目标,立足“新工科”培养理念,聚焦京津冀一体化制造业优势集群的发展需求。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身心素养和职业素养,掌握机械、电气、电子信息、计算机等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工程开发、系统集成、检测监控及运维管理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为:以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云、数字孪生和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智能和信息技术为支撑,聚焦智能制造技术、强化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突出工程应用实践,构建复合型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打造汇集机械、电气、信息及计算机等多学科专业背景的复合型师资团队;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及迭代优化机制等;协同皇冠428428娱乐娱城校内资源、天津大学共享资源以及行企资源,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多资源协同人才培养支撑平台,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主修课程
学科基础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导论》、《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实验》、《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工程伦理》。
专业必理论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机床与加工仿真技术》、《现代设计方法与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机械工程创新理论与方法》、《单片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TIA全集成自动化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智能制造系统概论》、《智能物联制造系统与决策》、《智能装备虚拟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技术》。
专业必修实践课程:《机械工程训练》、《先进制造技术实训》、《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工业机器人仿真实训》、《机械CAD/CAE/CAM集成实训》、《智能制造系统可适应规划与仿真》、《智能制造系统现场编程与调试》、《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专业选修理论课程:《数学建模技术与实践》、《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工业大数据技术及应用基础》、《工业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虚拟现实技术》。
专业选修实践课程:《机械工程创新导师工作室》、《机械综合能力素质拓展》、《企业3+1实习》。
毕业生去向:
毕业生可在高端制造装备、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与海洋工程、车辆工程及钢铁石化等领域,从事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制造、工程开发、检测监控、运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相关岗位。毕业生也可在中等专业学校担任教学与管理工作,部分学生可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
产品设计专业
1、基本情况
产品设计专业是建校伊始便开设的专业,历经15年的发展,自2012年教育部将授予文学学位的部分转入设计学类,更名为产品设计。自2006年起已有11届近700余名毕业生,目前在校学生530人。已经形成产品设计、交互设计两个专业研究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既有坚实的工程科学技术基础,又有较强文化底蕴和艺术创新能力的产品设计人才。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思维、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及交互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研究、开发、设计等方面问题的能力;能清晰地表达设计思想,熟悉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能在综合把握产品的功能、材料、结构、外观、加工工艺、内部机构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基础上对产品和界面进行合理的改进型设计和开发性设计;具备较强的形象表现能力,能用草图、图纸、模型、效果图和计算机图形技术及软件等手段生动、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具备运用综合手段设计开发产品和界面的基本能力。
建设有产学研一体的IDCC创新设计中心,与众多设计公司、生产企业保持合作,毕业生就职于小米、京东、阿里、汉能科技、上汽通用等知名企业,并有部分学生成功创业。历年来的就业率均在 92%—99% 之间。对有志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培养保障体系,先后有20 余名学生被国内各大高校录取,成为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2、主修课程
专业基础课:《设计导论》、《工业设计史》、《设计素描》、《设计速写》、《综合设计表达》、《平面设计软件基础》、《产品造型软件基础》、《产品CG软件基础》、《UI设计软件基础》、《视觉传达设计基础》、《产品形态设计基础》、《设计调查》、《人机工程学等学科基础课》。
专业特色课:《系统设计方法与实践》、《产品语义设计》、《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用户体验与界面设计》、《产品规划设计与管理》、《创新产品开发》、《交互设计应用与创新》、《产品综合设计》。
选修课程:《设计心理学》、《产品CMF基础》、《推广与企划设计》、《展示设计》、《服务设计》、《设计评论》、《3D打印技术》、《VR/AR设计基础》等。
智能交互设计专业
1、基本情况
智能交互设计专业通过了2021年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审批。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的技术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需求也从过去的物质需求发展到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和服务需求。智能交互设计专业便由此而产生,它致力于研究和解决新时代人与物、人与技术、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各种智能交互关系,从而探索人类更合理的生存及发展方式。
本专业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十四五”国家战略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引,以“素质、知识、思维和能力”四维协同发展为目标,立足“新工科”培养理念,强调“智能技术+产品设计+交互服务”等学科交叉融合新模式,聚焦数据智能时代下产品创新设计发展的新机遇,构建学科专业“新结构”。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身心素养和职业素养,以现代设计学理论为基础,掌握产品设计、人机交互、设计服务、美学艺术、人文社科等专业基础知识及人工智能、数字媒体、信息技术等学科前沿知识,具备较强的智能产品创新设计、人机交互系统设计、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产品服务与设计管理能力,具备面向全局解决复杂实践问题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以注重基础设计理论知识、聚焦智能技术、强化交叉融合、突出设计应用实践为原则,打造汇集产品设计、机械、信息、计算机等多学科、多专业背景的师资团队,依托皇冠428428娱乐娱城已有专业资源、天津大学共享资源以及企业资源形成的多资源协同教学与科研平台,构建复合型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强化学生智能交互设计实践能力培养,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主修课程
专业基础课:《设计导论》、《设计软件基础》、《设计思维方法与程序》、《数据统计分析》、《人机工程学》、《设计调研》、《VR/AR设计基础》、《可用性测试技术》。
专业特色课:《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用户体验设计》、《用户体验度量》、《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混合智能》。
选修课程:《设计心理学》、《互联网产品运营》、《信息可视化设计》、《设计语义学》、《模式识别》、《Web前端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智能物联制造系统与决策》、《智能开源硬件创新设计》。
毕业生去向:
毕业的学生能够从事互联网产品、智能硬件产品、3C产品的创新设计工作,岗位角色描述为交互设计师、产品设计师、产品经理、用户研究员、视觉设计师、Web前端开发工程师、产品动画/动效设计师等,也可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部分同学可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